【京津冀綠色發展看河北】媒體團:發現綠色收獲感動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史艷澤、韓旭)越往河北省的北端前行,越像是走進瞭綠野仙蹤的秘境,天空高遠、白雲恣意、濕地綿延,而這樣綠意盎然的景象並不是生而有之,是幾代人不懈努力的結果。

為見證近年來河北省在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等方面的新舉措、新成效,8月14日,由中央網信辦指導,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省網信辦主辦的“京津冀綠色發展看河北暨第十四屆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河北行”從“大好河山”大境門出發,探訪瞭崇禮長城嶺、沽源閃電河、塞罕壩等地,追尋“天然氧吧”“塞外明珠”“塞罕壩奇跡”這些響亮稱號背後的綠色故事。來自全國各地近40傢重點媒體和商業網站的50餘名記者編輯參與其中,對綠色生態的直觀認識將成為他們職業生涯中忘不掉的一抹亮台中二手設備收購色。

人民日報海外版 劉少華:塞罕壩之旅收獲許多驚喜

8月中旬,塞罕壩天氣已漸清冷,上山甚至得穿沖鋒衣。從承德來的路上,一路風景如Windows那張經典的桌面——藍天、白雲、綠地。到瞭塞罕壩,則隻見林海波瀾,無論登高望遠,還是車行山間,目之所及全是樟子松、落葉松與雲杉,綿延不盡。塞罕壩的偉大,在林場一條河之外看得更為真切——那裡相同的生態與土壤,隻有零星的草與更為稀疏的灌木。

這一切都來自過去55年間,塞罕壩機械林場人一棵一棵種下的樹。之所以在林場前加“機械”二字,我想也正是區別於天然林場。我看到老一輩林場人留下的林子,他們遺囑中骨灰撒於此地,永伴林海;我看到上瞭歲數的林場人,曬得皮膚黑裡透紅,在無人的瞭望塔一站十幾年,無怨無悔;我看到林場第三代人,那群年輕人,也在這裡紮瞭根,滿臉朝氣。正是他們,讓塞罕壩之景在大美之外,平添瞭精神的高貴。

我從塞罕壩帶走瞭一塊巴掌大的石頭,它是林場工人種樹時刨開的山石。在山的裸露切面上能看到,這裡隻有薄至10厘米的土,還是多年落葉堆積才攢起來的。每當種一棵樹,工人們就要用尖鎬與山石硬碰硬,鏗然作響間,立起瞭百萬畝林海。

有這股子勁頭,何愁生態建設?

新華網記者王立鵬:眼前都是亮色心中皆是感動

一周以來,我跟隨“京津冀綠色發展看河北暨第十四屆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河北行”記者團走訪河北多地,考察采訪近年來河北省在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等方面的新舉措、新成效,用鏡頭記錄下河北綠色發展的迷人魅力。

我以航拍為助力,多角度展現河北綠色生態的進程,豐富綠色河北的報道方式和立體化傳播,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傳播特點,比如在三道河口林場,以吐力根河為界,一端是機械林場的鬱鬱蔥蔥另一端是植物稀少地表裸露的沙畫,航拍讓這個對比更加凸顯,讓受眾更客觀也更直觀的感受到美、震撼和差異。

“登高壯觀天地間”,五天的采訪讓我驚喜滿滿,眼前都是亮色心中皆是感動,綠色發展看河北!

人民網記者劉凡:傳播塞罕壩精神,讓綠色發展的理念遍地開花

我們總說,如果人沒有理想,那和咸魚還有什麼分別;然而,如果人沒有堅定的信念,那也依然是一事無成。塞罕壩精神,正是三代塞罕壩人對於綠色生態發展最堅定的信念。黃沙滿天,高寒低溫,惡劣的天氣下,他們依然忠於使命;白天忙植樹,夜宿草窩邊,他們當中還有許多農林專業的學生,畢業後舉傢帶口,滿懷激情,他們在塞罕壩這片荒原上艱苦創業;從一棵樹到一片林,從“全光育苗技術”到“三鍬半植苗法”,他們不斷實踐,堅持科學求實的精神。

在來塞罕壩采訪前,我的父親告訴我,這裡風沙大,天氣冷。我告訴他,塞罕壩如今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滿山的林海,大片的綠洲,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最真實的寫照。

在最初的采訪中,我們總在圍繞一個“綠”字展開,但隨著報道的深入,我們發現,塞罕壩更深層的意義在於幾代人對於生態建設的不懈努力。如果說植樹造林,防風固沙,涵養水源是塞罕壩林場建設的偉大實踐目標,那麼“愚公植林”的奉獻就是塞罕壩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作為記者,不僅從這次采訪活動中,學習瞭解塞罕壩55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要用自己手中的筆和相機,傳播塞罕壩精神,讓綠色發展的理念遍地開花。

如果有機會,我會帶上傢人、朋友,再來塞罕壩看看,看看這令人心曠神怡,身心愉悅的綠色林海,看看塞罕壩人不懈努力,艱苦奮鬥,為後人留下的這片生態傢園!

光明網記者李政葳:創新形式看“綠色河北”

這次我們的主題是“京津冀綠色發展看河北”,在采訪點調研過程中看到最多的也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林海,綠色背後我們要看到它的底色。首先,這種綠色生態背後透出一派綠色的氣質,應該引領當代人們綠色生活方式養成;其次,綠色背後也蘊含著一種人們不屈不撓、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也是一代代林場人甘為人梯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奉獻精神,這種精神力量任時光荏苒、世事變遷依然歷久彌新、振聾發聵;再次,綠色更成為瞭一種民生福祉,生態旅遊的發展、生態文明的養成,讓人們收獲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與之前多次走基層采訪相比,我這次采訪報道中爭取每一篇報道在文字、圖片報道的基礎上配一段短視頻,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報道方式,實現立體化傳播,也能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傳播特點要求,同時也體現網絡時代網媒記者的創新意識。

中國網記者陳勇:弘揚塞罕壩精神 用汗水換來滿目“綠色”

半個世紀的堅守,寒來暑往,塞罕壩人以實際行動為我們樹立瞭人定勝天的榜樣,用創新做筆,用大地做紙,譜寫瞭一篇世人稱贊的絕章。這讓人不禁聯想到我們黨96年艱苦卓越的奮鬥史: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為瞭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瞭實現國傢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不斷創新,走過的艱難曲折而又光輝的歷程,今天局面的開拓,著實來之不易。這為塞罕壩人攻堅克難,迎難而上奠定瞭精神基礎。

奉獻是真理。無私奉獻是塞罕壩人的優秀品質,也是中國共產黨一直以來奉行的準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心一意打造綠色生態”,正是有瞭這樣的覺悟,塞罕壩人才能傳承“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不懈精神,堅決聽黨指揮,落實中央部署,傳承發揚不怕苦、不怕難、堅持不懈的愚公精神。早出晚歸,奔走於荒地之中,穿梭在風沙裡,用勤勞的汗水和無數的日夜換來林場滿目的“綠色”。不僅為環保生態註入瞭新鮮活力,更為塞罕壩的經濟發展做出瞭突出貢獻。

網絡傳播雜志記者楊洋:展現塞罕壩的精神與美

塞罕壩,在離北京400公裡有這麼一片林海保護著北京,為京津撐起瞭綠色屏障台中二手冰櫃回收。站在山頭,望著鬱鬱蔥蔥的林海為之震撼。為堅守在這一片林海的工人點贊,三代人,55年如一日。在這次報道中,更希望自己用手中的筆和相機全方位給網友展現塞罕壩的精神與美。

塞罕壩人民沙漠變綠洲,讓荒原成綠洲,幾代人追夢不止、艱苦奮鬥、持續中古設備買賣奮戰,從一顆樹到一片林,三代人傳遞的綠色接力。

塞罕壩,不僅僅隻是一片林,更是一個學習的典范。保護生態環境,傳承塞罕壩近精神。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更應該向塞罕壩學習。

大眾網記者仇晶:努力用鏡頭記錄河北的美好

“京津冀綠色發展看河北”活動給瞭我一個重新認識河北的珍貴機會。這次活動行程中,我感受到瞭一個不同以往的五彩斑斕、充滿詩情畫意的河北。崇禮、沽源、塞罕壩......每一個采訪點的美景千差萬別,各有側重,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這些地區的政府、企業和人民群眾對於生態保護的決心是堅定的,對於生態建設的成果是珍視的,對於區域生態越來越好的現狀是自豪和驕傲的,其中不乏像55年克沙植綠建的塞罕壩故事這樣震撼人心的事跡。河北的生態建設經驗值得很多地方學習,作為活動參與的媒體之一,我會努力用鏡頭記錄河北的美好,用文字講述美景背後的故事。

網易河北苗錫彬: 讓更多人瞭解、參與到京津冀建設中來

此次有機會實地飽覽燕趙大地的壯美風光,心中感觸頗深,除瞭旖旎的美景,更看到瞭一群令人肅然起敬的可愛的人。

從張傢口到承德,望過林區、看過濕地,領略瞭歷史悠久的文化建築,其中塞罕壩的“綠色奇跡”令人頗為動容。塞罕壩從一棵樹到一片“海”,幾代人以超乎想象的犧牲和意志苦幹實幹,讓荒原變綠洲,給京津冀地區打上一片綠色。

在塞罕壩精神的感召下,燕趙兒女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用對綠水青山的不懈追求,再造更多的“塞罕壩”,為京津阻沙源、為京津蓄水源,在加快建設美麗河北的進程中,續寫瞭新的綠色傳奇。

趕赴承德後,我為這座文化歷史名城所傾倒。世界上最大的皇傢園林——避暑山莊就坐落在這裡,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加之這裡礦產資源豐富,經濟發展前景遼闊。

網易河北將秉承綠色發展觀念,自覺弘揚綠色發展精神,做有態度的傳播者,讓更多的人去瞭解、參與到京津冀特色發展建設中來。

鳳凰網記者段然行之:真切地為河北綠色經濟所震撼

初秋時節,我參加瞭“京津冀綠色發展看河北“媒體釆訪團,前往河北崇禮等四地實地釆訪,感受深切,感懷深刻。

不論是崇禮的長城嶺生態區 ,還是沽源的閃電河國傢濕地公園,以及成功綠化的塞罕壩,所到之處,無不為藍之天,綠之地,青之山,清之水所感動,所震撼。

昔日壩上地區是落後荒涼的代名詞,可這些年通過發展綠色經濟,不僅改變瞭自然環境,而且促進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這次釆訪,給我很好地上瞭一堂新聞宣傳教育課。我欣賞到瞭壩上等地的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的壯觀美景,真切地為這種綠色經濟所震撼,特別是創造綠色守護綠色的可親可敬的勞動者,尤其令人感動,叫人敬佩。

作為媒體人,通過這次活動,使自己更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土地,貼近創造綠色的人民。我深深地為河北綠色經濟的發展而自豪,也使自己的心靈得以洗禮和凈化,更加增強瞭新聞宣傳的職業使命感和責化心。

新浪河北記者王延:荒漠變林海,這片綠色來之不易

抗風雪、鬥風沙、灑熱血、獻青春。走進塞罕壩,很難讓你想象到這裡曾是一片飛鳥無棲樹,黃沙遮天日的冀北高原荒漠,現在的這裡是河北土地上的一顆綠色明珠。

塞罕壩位於內蒙古高原的東南緣,地處內蒙古高原與冀北山地的交接處,地貌上界於內蒙古熔巖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間,主要是高原臺地。歷史上的塞罕壩是一處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禽獸繁集的在遼、金時期稱作“千裡松林”, 曾作為皇帝狩獵之所。就是這樣的一個綠色植被豐富的土地卻因為人類的過度開圍放墾,隨之森林植被被破壞,後來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奪采伐和連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蕩然無存,退化為高原荒丘,呈現“飛鳥無棲樹,黃沙遮天日”的荒涼景象。

因為大量的沙塵暴侵襲北京,是人們認識到這片荒漠所帶來的嚴重後果。那時的熱血青年,有的放棄瞭高考,有的放棄瞭城市優渥的生活,有的舉傢遷至塞罕壩,開墾荒地,植樹種林,在這片自然條件及其惡劣的土地上抗風雪、鬥風沙、灑熱血、獻青春。一代又一代的塞罕壩人把青春交付在這片土地上,也把綠水青山的美好願景灑在瞭這裡。在經濟急速發展的現在,人們更加清醒的認識到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所換不來的,這片綠色給予著人類的生命,人類的幸福生活。

延參法師:未來一定會更美

青山綠水看河北。這次“京津冀綠色發展看河北”是生態之行,綠色之行和健康之行,不管是崇禮滑雪場,還是北部山區的綠色植被,我們點贊那些用生命去創造綠色河北、奉獻生命精彩的人。美麗河北,有過去的精彩,未來一定會更美。

點擊進入專題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zw214c3n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